质量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经历以下三个阶段。第一阶段:即质量检验阶段,质量管理的重心在于质量检验,通过质量检验来确保所生产的产品是合格;第二阶段:统计过程控制阶段,质量管理的范围由控制结果向前延伸到生产过程;第三阶段: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,质量管理的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向两头延伸,向前覆盖了工艺设计过程,向后覆盖了储存和运输。大大提高了质量控制效率及产品质量,那我们该如何做好车间的质量工作呢?
首先培养二种意识。
自检意识。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,而不是检验出来的。生产质量控制的关键是:让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产品。要求员工对自己生产过程(行为)和生产的产品,要自我进行反思和检验,只有自己认为过程无异常且产品合格,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或车间,在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,及时报告处理,并总结。
互检意识。对于上道工序或车间流转的产品,员工必须对产品的性状、外观等较直观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,将检查行为持续至生产结束,发现问题,要及时反馈。坚决做到不接收不合格品,不传递不合格品,不扩大不合格品。
第二做好过程控制。没有过程,哪来的结果呢?没有好的过程,难有好的结果!如何做好过程呢?
一是首检控制。在产品投产前,必须要求各工序组长、物料员及QA人员,对在要投入生产的物料及相关数据,都要仔细复核;生产设备要确认性能是否稳定完好。经试生产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,方能正式投产。
二是现场抽检控制。在生产过程中,车间管理人员及QA要对产品进行抽查,要用80%的精力关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,如:新手员工、关键设备、关键岗位等。
三是生产结束前控制。在当天生产任务将结束时,对于该时段,要重点控制,往往此时员工的心态都比较急躁。往往出现“急、麻、赶”三现象,造成不必的产品质量事故的发生。
产品质量,不是在上升,就是在下降。如果要实现品产品质量“长治久安”,管理人员就必须随身携带二把武器:“明刀”和“暗箭”。
第一把武器是“明刀”。做好“三分析三不放过”活动。每周生产例会上,都要分析上周生产中出现和碰到的质量问题,深入分析这些质量问题的危害性,接下来分析产生这些质量的原因,层层追溯,明确质量责任,找出漏洞;在此基础上,分析应采取的措施付诸实施,及时改进不足。整个活动过程要真正做到 “原因未查清不放过,质量责任未明确不放过,纠正措施未落实不放过。”管理者每天手握“明刀”,每天追求质量提高一点点。
第二把武器是“暗箭”。一是管理人员应有质量防范能力和意识,应通自己的工作经验,针对不同品种、季节、人员等因素,在生产前充分意识到各种潜在的隐患,最大限度地做好产前预防和事前杜绝。二是员工质量意识测验法。俗话说暗箭难防,在品质控制中,如果没有这把“暗箭”,怎能杜绝员工麻痹大意思想。可否以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测验,实施过程如下:不定期地找一些质量缺陷不明显的不合格品,记下编号或做好标识后,混入一大堆同类产品中间,看员工能否把它们及时、如数地检查出来。对那些质量意识不强、工作不细致的员工,进行重点教育、重点监控,并考核其绩效工资,迫使他们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心和责任心。
以上是我在工作实践中,对质量管理的一些粗浅见解,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指正。
生产技术部:解国伟